老年人往往容易被“盯”上
不法分子通過編造話術、假扮身份等
向老年群體實施精準的詐騙
今天小布就為你揭秘
幾種針對性的詐騙形式
快來看!
保健品詐騙
不法分子向老年人發送保健品的推銷信息,并誘導其添加微信詳詢。隨后不法分子利用話術騙取老年人的信任后,誘導其轉賬匯款購買大量假冒偽劣的保健品或收到款后直接拉黑受害者。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關注或利用心理戰術打親情牌,通過“放長線釣大魚”等形式,對老年人進行洗腦,不少不法分子還通過小恩小惠、發放贈品等形式誘導其“上鉤”。
虛擬貨幣詐騙
不法分子群發送虛擬貨幣類信息,以投入少、高回報為“誘餌”,誘導老年人進群。之后誘導老年人下載注冊某App并進行投資,讓其購買大量的自行發行的虛擬數字貨幣,來騙取其錢財。
騙術揭秘:這類虛擬貨幣詐騙往往是以“低投入、高收益”或者“零門檻零投資”的方式出現,不法分子號稱通過手機就能“挖礦”,讓部分老年人嘗到甜頭后加大投資,最后令老年人的錢財打了水漂。
理財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金融機構員工向老年人發送短信,推銷高收益理財產品,并誘導其添加微信溝通。隨后謊稱在線購買引導老年人向其轉賬,當老年人意識到受騙時已被其拉黑刪除。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往往對其所謂的“資質”和“產品”進行包裝,獲取老年人信任,再通過虛構項目、高收益誘導老年人充值投資“拉人頭”,雖然這種“投資”一開始能令老年人嘗到甜頭,但很快平臺會以各種理由無法提現,甚至失聯拉黑。
養老金詐騙
不法分子向老年人發送帶有釣魚鏈接的短信,以提升養老金收益等噱頭,誘導其點擊鏈接詳詢,點擊鏈接后被套取身份信息、銀行卡號、密碼等,導致其賬戶錢款被轉走,財產受到損失。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對理財和金融產品的認知不足“鉆空子”,利用老年人容易被短期的“高收益”蒙蔽的心理,套取老年人的身份信息、銀行卡號、密碼后,將錢財盜走。
健康碼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防疫部門,向老年人發送帶有釣魚鏈接的短信謊稱其健康碼異常,需要點擊鏈接確認個人信息。老年人點擊鏈接被套取身份信息、銀行卡號、密碼等,隨即被不法分子盜刷賬戶內錢款。
騙術揭秘:不法分子針對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不熟練“下黑手”,宣稱可以解決健康碼故障,通過小程序、鏈接等誘騙其輸入身份信息、銀行卡號、密碼等,隨后進行錢財的盜取。
不法分子往往
針對老年人在投資、理財、
生活、購物等方面需求
實施精準的詐騙
老年人在防范電信網絡詐騙上
不得不提防
溫馨提醒老年朋友
不輕信陌生人的電話、短信
不點擊不明鏈接
不隨意安裝來源不明的軟件
注意保護個人信息
遇到不明情況
及時咨詢子女和身邊的專業人士
來源:連城縣反詐辦、當涂縣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