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姑田大龍再現雄姿
賞芷溪花燈流光溢彩
品璧洲燈籠姿態萬千
觀火雨鐵花萬點星辰……
冠豸山前,萬人空巷
八方游客共赴一場
煙火味十足的非遺奇妙夜

今年“五一”假期
連城縣以“非遺奇妙夜”為主題
組織姑田大龍、北團大粽、芷溪花燈
璧洲花燈,邀請打鐵花表演
共同演繹了一場非遺民俗盛宴
吸引市民游客一次性打卡
連城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

5月2日-3日
在世界地質公園核心區之一的冠豸山下
以民俗巡游為核心活動的“非遺奇妙夜”
吸引4萬多人次到現場觀賞、體驗
并帶動了全縣旅游高峰
全縣“五一”假期
共接待游客50.79萬人次
同比增長48.16%
實現旅游總收入4.019億元
同比增加73.2%

一場非遺民俗巡游活動
折射出城市的活力與熱情
讓連城文旅“出圈”更“出彩”!
讓八方游客流連忘返、念念不忘!
今年“五一”連城“非遺奇妙夜”圓滿收官
但精彩并未劃上句號!
連城還將在今年暑假期間
繼續上演“非遺奇妙夜”新篇章
期待和您“夏”次再見?。?!

“客家祖地”連城縣非遺家底豐厚,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線索達24951條,其中四堡雕版印刷技藝、客家十番音樂、提線木偶、姑田游大龍、羅坊走古事等8項民俗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連城拳、連史紙制作技藝等9項民俗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被譽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
近年來,連城縣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原則,活態非遺文化,將“非遺+巡演”“非遺+旅游”“非遺+節日”緊密結合,推動文旅經濟融合高質量發展。

“非遺”將八方游客引入一方村落
連城縣是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有中國傳統村落16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3個、省級傳統村落18個。近年來,連城積極做好傳統古村落保護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利用,將八方游客吸引到一方村落,全力打造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全國樣板”。

因“非遺”,連城傳統古村活起來,走進古村“零距離”體驗非遺的游客身影無處不在。在古鎮四堡,國家級非遺項目雕版印刷、錫器制作吸引各地研學團隊參觀體驗;在培田古村,傳統古建筑一步一景,加上游龍燈、品客家美食等非遺文化體驗,讓游客們沉浸式感受深厚歷史底蘊;在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十番音樂清脆悅耳、青獅舞動昂首騰躍、連城拳表演威風凜凜,好戲連臺,讓游客連連叫好、流連忘返;在姑田鎮的大龍展覽館中,天下第一龍的風采,震撼游客……
旅游讓“非遺”走向五湖四海
每逢“五一”“國慶”等重大節假日,連城縣都會組織十番音樂、連城拳、雕版印刷技藝、提線木偶戲、連城連史紙制作技藝等非遺項目到冠豸山、四角井歷史文化街區、培田古村落等景區開展展演活動,讓游客零距離觀賞非遺。此外,非遺文創產品也“走進”景區:袖珍版的木制連城拳勾連槍、手工芷溪花燈、游客自己體驗制作的四堡錫器……可看、可感、可買,非遺從連城被帶到了五湖四海。

連城縣結合春節、五一、十一等重大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擴大非遺傳播的社會影響力,促進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非遺”項目不僅成了景區旅游的新風景,也增強旅游吸引力,吸引游客“留下來”,更多感受當地的特色文化、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助力連城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非遺”與旅游的“雙向奔赴”
文旅因非遺而精彩無限,非遺因文旅而生機勃勃,結合了歲月積淀與時代創新的“雙向奔赴”里,在一場場內容豐富的非遺活動、一次次形式多樣的民俗巡游中感受到市民游客對非遺文化的熱愛,也讓游客和市民看到了非遺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守正與創新、傳承和發展。

為了保護、傳承、挖掘非遺文化,連城縣落實“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非遺工作指導方針,每年開展幾十場非遺進景區、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建設“連城非遺十三坊”體驗館等不同形式,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的方式,積極開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便于參與的非遺文化宣傳、展示、體驗等活動,不僅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而且讓“人民的非遺”惠及萬家,營造保護非遺文化的良好社會氛圍,促進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以前在節慶活動才能看到非遺表演
如今在連城各景區已成常態化節目
“五一”連城“非遺奇妙夜”圓滿收官
但精彩并未劃上句號!
連城還將在今年暑假期間
繼續上演“非遺奇妙夜”新篇章
非遺表演、民俗巡游、美食美景
一大波創新性和吸引力的活動也在精心策劃中
連城誠邀全國各地游客
來連城賞非遺、聽非遺、品非遺!
記者:黃水林 謝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