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文川溪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隔川鎮全面實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對黑臭池塘進行系統整治,提升水體自凈能力。昔日的“污水塘”正逐步蛻變為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為鄉村振興注入綠色動能。
3月3日,記者走進連城縣隔川鎮新營村、朱余村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項目現場看到,機械轟鳴,工人忙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現場項目負責人楊梅元說:“現在我們是在開展挖基礎和砌擋墻施工。擋墻做好后,我們馬上進行混凝土壓頂,并把池塘底清掃干凈。等水泥的硬化程度達到標準以后,將進行護欄等安全設施施工。”
隔川鎮為文川溪上游,前期環保設施基礎設施較為薄弱,造成水體大面積黑臭,池塘水體呈現中、重度富營養化狀態,已影響到當地和下游人居生活環境和城市景觀、形象。隔川鎮全面實施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消除鎮內主要黑臭池塘內源污染物,提高水體自凈能力,改善當地人居環境的效果。
據了解,該項目涉及隔川鎮內隔川村、聯益村、竹葉山村、井坑村、新營村、朱余村、隔田村等主要村莊。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黑臭池塘清淤、池塘邊坡護岸及護欄進行排險加固,配套充氧曝氣裝置、生態浮床等方式提高池塘水體自凈能力,對區域內排水溝進行修復使各池塘水體聯通,使水質得到改善和永續維持。
連城縣隔川鎮生態辦負責人童文茂說:“隔川鎮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項目共投資880萬元,針對我鎮范圍內的7個行政村共計51口黑臭池塘進行清淤整治,并配套水生植物、曝氣機等相關設備對我鎮的生活污水及農田退水進行凈化處理。通過此次項目的實施,我鎮水質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改善群眾日常的生產生活。使生活污水和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處理。”
記者:周潔 謝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