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水林 童華杰)甜甜的雞爪梨掛滿枝頭,金黃的稻谷顆粒歸倉,幽香的蘭花在直播俏銷……晚秋時節,走進連城縣朋口鎮張家營村,洋溢著豐收的喜悅,一條嶄新的張埔村道更是讓人眼前一亮。誰能想到這條寬7米長3公里、投資500萬元左右的村道,從立項到完工只花了2個月時間,村民無償捐地10畝。

“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這主要得益于百姓全程參與的‘三議三票三公開’機制,不但讓項目實施起來順利了,也讓鄉風變文明了!”張家營村黨支部書記張萬濤介紹說。
張家營村是連城革命基點村,朋口戰役前線指揮部所在地,比鄰火車站、高速出口、浦梅鐵路、319國道穿村而過。然而前些年,由于多次重點項目征遷,形成了個別村民漫天要價的不良風氣,村里準備實施一些民生工程也往往因為村民“要價過高”而無疾而終。
張家營村的“華麗變身”得益于“三議三票三公開”機制的推出。2018年,張家營村爭取一灌溉渠項目落地,雖說資金量不大,但時間緊,如果按照以往的情形,根本不可能完成。張萬濤和村兩委干部反復溝通,并爭取鎮黨委的支持,到現場向項目涉及的相關村民闡明項目的好處,并全程公開項目的實施,讓村民參與監督。項目成功實施后,張家營村在此基礎上提煉并推行“三議三票三公開”機制。

所謂“三議三票三公開”,即規劃制定前“三議”,召開村兩委會,黨員大會、村民代表會,理事會全程參與這三次會議并進行商議討論,聽取各方意見。實施項目前“三票”,采取村兩委會票決,黨員、村民代表大會票決和召集戶代表開會票決的“三票”形式,讓村民對項目擁有決策權。實施前后“三公開”,無論是議事結果,還是票決結果,張家營村都做到全程公開,讓普通百姓能隨時了解全村未來幾年發展規劃、主題和方向,以及計劃實施項目的基本情況、建設內容、資金籌備等內容。同時,該村對已經通過的項目實施情況也做到了實時公布招投標、施工管理、資金撥付、竣工驗收等信息。
垂釣園,投資50萬元,村民無償捐地5畝;氧化塘,投資30萬,村民無償捐地2畝多;新修擴建機耕路,總投資700多萬元,村民無償捐地十幾畝……近三年來,通過“三議三票三公開”機制,張家營村風民風明顯改善,形成了村民主動參與公益項目建設,自然村搶著要項目、爭著要發展的大好局面,先后爭取大小項目15個,資金1500多萬元,每個項目都順利推進,而且幾乎都是零矛盾、零糾紛、零補償、零征地。
鄉風文明家園美了,張家營村兩委帶領村民致力推進產業興旺。近年來,張家營村依托連城蘭花產業,爭取縣林業局和鎮里的支持,大力推廣“前店后圃”的模式,沿著319國道,打造長約2公里的蘭花(盆景)一條街。
在319國道旁的匯友家庭農場,工作人員正忙著打包裝箱即將發往全國各地的蘭花,該農場負責人張宙年正在進行蘭花的網絡直播銷售。張宙年原本在外地從事蘭花銷售工作,2020年看到家鄉花卉產業的前景,在村黨支部的動員下,毅然回鄉創業,主要經營連城蘭花、盆景等。一年來,他線上線下銷售額達140萬元,其中網絡直播銷售額就達100萬元。

“規劃在5年以內,發展達到100戶網絡直播銷售團隊,大棚蘭花種植達到200畝到300畝,帶動村民戶均增收4萬元以上!。”說起張家營村鄉村振興規劃,張萬濤信心滿滿。
與此同時,張家營村還充分挖掘保護面積約2000畝的朋口戰役戰地遺址,依勢修建了戰地步道、紅軍橋等,大力傳承紅色文化資源,發展紅色研學、鄉村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