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
《福建日報》報道
《山村飄出咖啡香》
報道了
連城縣莒溪鎮
梅村頭村咖啡育苗基地
讓高海拔地區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讓村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起來
一起看全文
↓↓↓
初冬,龍巖市連城縣莒溪鎮梅村頭村的阿拉比卡優質咖啡育苗基地內綠意盎然。層層疊疊的梯田上,一株株咖啡樹苗整齊排列,葉片舒展,長勢喜人。
作為閩西地區率先試水的精品咖啡種植基地,這片依托山地資源打造的產業陣地,承載著村莊“向綠要效益、以特色謀發展”的振興夢想。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梅村頭村以精品咖啡產業為突破口,探索“生態+產業+旅游”融合發展新路徑,讓這個高山村落煥發蓬勃生機,成為全會精神在基層轉化落地的生動實踐。
天倉(龍巖)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國新介紹,為找準適合咖啡產業發展的地區,團隊先后多次深入梅村頭村實地考察,結合氣候、土壤等數據反復論證,最終確定閩西高海拔地區具備種植精品咖啡的天然優勢。目前,基地育苗區、示范區已建成投用,生產基地正與連城國投協商合作細節。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強調,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我們必須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培育鄉村特色產業。”秦國新告訴記者,生產基地今年育苗量約兩萬株,暫時能滿足基地的初期種植需求,下一步計劃聯合科研團隊優化育苗技術,擴大種植規模,讓“小咖啡”長成“大產業”。
產業振興的核心是讓農民受益。梅村頭村圍繞咖啡種植延伸產業鏈條,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增收致富。
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樊漢權介紹,村里將閑置多年的廢棄糧倉改造為“咖啡創客空間”,為返鄉青年、創業團隊提供交流合作平臺,定期邀請專家開展種植技術、咖啡品鑒培訓,目前已培育本地“咖啡技術員”12名;投資修建的5公里森林咖啡步道,串聯起種植基地、山林景觀與村落民居,打造“徒步賞景、體驗采摘、手沖咖啡”沉浸式文旅場景;聯合順豐冷鏈共建的村級物流站點,更是打通了咖啡豆采摘、加工、運輸的“最后一公里”,確保新鮮出爐的咖啡豆直達全國市場,有效保障了產品品質與農戶收益。據測算,2026年項目全面投產后,可帶動村民年人均增收1.2萬元,真正讓高海拔地區的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村民的“錢袋子”實實在在鼓起來。
“我們要讓咖啡香飄出大山,更要讓鄉村振興的路子越走越寬,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樊漢權信心滿滿。他表示,將以咖啡產業為紐帶,進一步深化“生態+產業+旅游”融合模式,一方面拓展森林徒步、森林康養、林下中草藥種植等多元業態,打造“春采咖啡、夏享清涼、秋賞紅葉、冬品咖啡”的旅游產品;另一方面通過舉辦“咖啡文化節”“高山生態論壇”“高山輕徒步”等活動,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前來、更多社會資本下鄉,全面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