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福建日報》以《紅色新泉別樣紅》為題整版報道,聚焦連城縣新泉鎮如何融合發展“紅色、溫泉、美食”等特色資源,打好革命老區牌,一起來看看。
紅色新泉別樣紅
2024年是紅四軍新泉整訓95周年。7月17日,位于連城縣新泉鎮的新泉整訓紀念館正式揭牌開館。
這個暑假,新泉紅色旅游持續升溫。從開館至今,已接待150多批次7000多人次。近幾年來,連城持續打造紅色標識,深入挖掘1929年紅四軍三次進駐新泉,開展偉大革命實踐活動的光輝歷程等紅色教育資源,讓我們在追尋革命先輩足跡的同時,深刻感悟歷史的厚重與革命的輝煌。
盛夏,驕陽似火,走進新泉鎮,映入眼簾的便是滿眼的綠和招展的紅,華蓋如傘的大榕樹下,游客聆聽當年紅四軍新泉整訓的紅色故事;紅軍路上,紅旗獵獵迎風飄揚,將游客引向新泉整訓文化公園和望云草室、工農婦女夜校、紅四軍司令部舊址等一處處革命遺址、紅色遺跡。踏足新泉整訓文化公園,宏偉壯觀的新泉整訓紀念館新館就巍然屹立在眼前……
新泉鎮三面臨水,遠眺猶如一個玉帶環珠的綠島。
“新泉位于連城縣南端,當時是連接長汀、上杭、龍巖三縣的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紅四軍入閩后多次進駐新泉……”跟隨著新泉整訓紀念館講解員的娓娓敘述,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張張泛黃的信紙照片、一個個生動還原的歷史場景,還有多媒體上播放的珍貴錄像,讓人們仿佛回到了95年前毛澤東、朱德、陳毅等革命先輩在新泉開展政治、軍事整訓的光輝歲月。
新泉整訓紀念館內景
1929年5月2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長汀涂坊首次進入新泉,21日在北村連南河邊的大榕樹下召開群眾大會,毛澤東號召勞苦大眾團結起來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農武裝鬧革命。
紅四軍二占龍巖城并在上杭白砂一舉殲滅鐘銘清一個團后,1929年6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從上杭舊縣第二次進駐新泉,進行一周的休整。其間,紅四軍在新泉竹山背召開大會,朱德宣布將閩西地方武裝合編成立紅四軍第四縱隊,紅四軍隊伍由原來的3600余人擴充到近6000人。在此期間,毛澤東指導新泉工農建立起連城第一個紅色政權——連南區革命委員會。
“紅四軍下井岡山后,創建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隊伍越來越大。由于當時紅四軍還處在初創時期,成員大部分是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出身,紅四軍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和錯誤傾向,嚴重妨礙紅四軍正確執行黨和革命所賦予的使命及部隊的生存發展。”連城縣新泉整訓紀念館常務副館長伍玲金介紹。
改變迫在眉睫。6月14日,毛澤東在新泉撰寫了7000多字的《給林彪的信》,信里他第一次系統提出了黨對紅軍的絕對領導和軍隊建設的一系列根本原則,為三個多月后黨中央“九月來信”正確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也為半年后起草古田會議決議打下了初步基礎。
1929年12月3日,按照中央“九月來信”精神,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第三次進駐新泉,開展為期10多天的政治、軍事整訓,以徹底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全面提高部隊的軍事素質,史稱“新泉整訓”。
按照前委分工,毛澤東、陳毅主要負責政治整訓,朱德主要負責軍事整訓。整訓開始后,毛澤東深入基層開展各種調查會,找干部、戰士和農民等談心,了解紅軍的思想和存在的問題,對士兵中出現的錯誤思想傾向進行耐心教育,并征詢對紅軍建設的意見。經過集中整訓,指戰員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軍事整訓也如火如荼開展,朱德在軍民萬人大會臺上給紅四軍指戰員作動員報告,主持制定各種條例、條令,舉辦基層軍事干部集訓班并親自授課。全軍各級干部編成若干個訓練隊,通過在全軍開展軍事技術、戰術訓練,提升官兵軍事素質、提高部隊戰斗力。
新泉整訓紀念館外景
位于新泉村的望云草室,是清代咸豐年間的一座書院,整訓期間,毛澤東、朱德、陳毅在此辦公和居住。在這里,毛澤東起草了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
“新泉整訓是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的起點,是紅四軍首次大規模、規范化的全軍集訓,它開創了我黨我軍歷史上政治、軍事整訓正規化建設的先河,初步提出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建軍原則。”伍玲金說,“新泉整訓在思想上、政治上、軍事上為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的勝利召開作了充分準備,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新泉整訓紀念館最早設立于1959年,1972年經國務院批準為免費對外開放單位,先后依托望云草室、連南區革命委員會舊址進行布展陳列,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但是,紀念館長期有機構無館舍、無文物庫房、展陳規模小,設施狀況與保護利用新泉整訓這一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不相匹配的難題亟待解決。
在中央、省委、市委各級領導關注和重視下,新泉整訓紀念館新館于2023年7月獲中央批復建設。這座仿客家民居紀念館占地面積2499平方米,建筑面積3635平方米,展廳面積1778平方米。
新建的新泉整訓紀念館嚴格按照《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進行設計,設置了序廳、主展廳、文創區、藏品庫區、臨時展廳、無障礙設施等,功能齊全,布局合理,設施設備完備。伍玲金說,與原展覽相比,改版后的展覽主題突出,主線清晰,展線流暢,內容及史料更加豐富翔實,展出的文物數量從21件增加到210件,采用歷史照片、文物實物、文獻史料,并輔以創作畫、雕塑、場景、多媒體等形式;展陳設計色彩明亮和諧,造型簡潔大氣,融入新泉當地特色歷史文化元素,通過圖示化、點題性文字突出展陳重點,觀展氛圍濃厚、體驗感強。
暑期,新泉整訓紀念館迎來許多學生參觀
走進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序廳浮雕,由紅四軍軍旗、新泉整訓舊址、新泉山水和古田會議會址組成,寓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紅四軍在新泉開展了首次正規化的政治軍事整訓后,以嶄新的面貌從新泉出發到古田,成為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的光輝起點。整個展廳以“新泉整訓——人民軍隊正規化建設起點”為主題,分為“紅四軍一進新泉,軍規軍紀挺在前”“紅四軍二進新泉,首提絕對的黨領導”“紅四軍三進新泉,軍政整訓正規化”“整訓之光耀征程,譜寫強軍新篇章”四個部分,全面記錄了1929年毛澤東、朱德、陳毅率領紅四軍三次進駐新泉,開展建黨建軍建政等一系列偉大革命實踐活動歷程。
“新館給人耳目一新的參觀體驗,講解員的講解讓我們更好地了解新泉整訓的重大意義。”連城縣檢察院的青年黨員李楗在參觀完新館后表示,“這是一次紅色革命精神的洗禮。”
在紅四軍前委機關政治部舊址望云草室,在連南河畔的大榕樹下,參觀者身臨其境地學黨史知識、黨紀紅色故事,接受國防教育,觸摸鑄就熱血軍魂的歷史記憶。
新泉,是古田會議決議案起草地、紅四軍第四縱隊誕生地、“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初步完善地、中央蘇區第一所工農婦女夜校創辦地,在紅色歷史上寫下了重要篇章。新泉整訓革命文物資源豐富,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0處,11處紅色革命舊址中,有6處作為“古田會議舊址群”的組成部分,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泉整訓紀念館現有館藏文物3260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250件。
如今,走進新泉整訓這片紅色遺址,去重溫望云草室里泥瓷燈下誕生的偉大思想,去感受于溪公祠軍事整訓的凜凜軍威,去見證張氏家廟高高擎起的紅旗,還有照亮婦女解放路的工農婦女夜校、大榕樹下毛澤東號召貧苦農民和工商界的工友鬧革命的堅定決心……一個個紅色坐標如繁星閃爍于歷史的長河之中,熠熠生輝。
在新泉紅色走廊項目子項目——紅色教育研學基地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械轟鳴,工人們揮汗如雨,一絲不茍、緊張有序地進行著各項作業。
建設中的新泉紅色教育研學基地項目
“目前正在進行室內裝修,預計12月完工并投入使用。”項目工程建設負責人說,該項目總投資2.97億元,總建筑面積42285.93平方米,建設研學中心、接待大廳、會議中心、住宿樓、教研樓及食堂、連廊、綠化等配套設施。
近年來,連城縣策劃實施了總投資7.2億元的新泉紅色走廊項目,推動新泉整訓舊址群整體保護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聚焦發揮“紅綠古”三色優勢,輻射融入“大古田”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格局,全力把“旅游+文化”“旅游+康養”“旅游+研學”的愿景變為實景,并且有機串聯各個紅色景點。項目建成后,可供省內外各級各部門開展革命歷史、紅色文化研究、調研和宣傳活動,預計每年接待量新增10萬人次,將帶動溫泉、美食等文旅業態發展,進一步提升新泉的知名度、影響力,有力促進當地及周邊群眾就業和收入。
“紅色小鎮建成后將為新泉的紅色培訓、休閑度假、養生養老等重點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新泉鎮黨委書記吳懷生說。紅色小鎮的打造,一頭連著城鎮繁華,一頭連著記憶。95年前革命先輩為新泉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紅色基因與紅色經濟的完美融合為這里造就了不一樣的人間煙火。
新泉的夏夜自帶一種愜意,到溫泉度假村泡泡溫泉玩玩水,再去當地飯館嘗一嘗被評為中國名菜的“涮九品”“溪魚燜豆腐”“客家香肉”等地道美食,是許多來此休閑度假的游客的必打卡行程。
孩子們在新泉鎮天賜溫泉水上樂園戲水
得益于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新泉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內核,打造紅色文化產業項目,“紅色、溫泉、美食”已成為新泉的特色“三寶”。
新泉的溫泉有700多年的歷史,豐富的地熱和優質的水質打造了以薩瓦迪卡、天賜溫泉山莊等為代表的溫泉酒店。“暑假來臨,現在每日基本客滿,迎來了生意的旺季。”天賜溫泉負責人張海坤說。
2024年,新泉不斷提檔升級溫泉康養產業,全力推進薩瓦迪卡溫泉度假村重整工作,鼓勵小型溫泉賓館改造升級,助力新泉融入龍巖全域旅游產業鏈,力爭全年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實現產值3億元。
薩瓦迪卡溫泉度假村
獨特的水質不僅造就了“溫泉之鄉”,也讓新泉美食名聲大噪。近年來,新泉鎮依托紅色旅游資源,始終秉持“政府主導抓總,協會搭臺推動,農民主體參與,市場化運作發展”的原則,持續打造美食品牌,培養美食人才,做優做強美食產業,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舌尖”致富路。如今,美食產業從單一的餐飲業,拓展壯大到種養、加工、物流、旅游休閑、養生保健等各行業各領域。
數據顯示,新泉鎮人口3萬多人,從事廚師行業的就有1000多人,直接、間接從事美食行業人員達8000余人,美食業年均產值達4.8億元。
新泉鎮組織廚師交流廚藝
如今,通過融合發展“三寶”等特色資源,實現紅色美麗鄉村建設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2023年,新泉全鎮生產總值26.24億元,同比增長10.9%;財政收入1600萬元,同比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25254元。今年以來,新泉整訓舊址群先后吸引10萬余人次前來紅色培訓、研學,帶動全鎮實現旅游收入2.8億元。
全方位、多形式展示新泉整訓革命史的新泉整訓紀念館,是龍巖市打好革命老區牌,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的一個精彩縮影。
作為全國著名革命老區、原中央蘇區核心區域,龍巖紅色資源豐富,有革命舊址類紅色文化遺存753處(818個點),占全省總數的35.3%;烈士紀念設施7529處,占全省總數的47.5%。近年來,龍巖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持之以恒打響“古田會議豐碑”“調查研究模范”“萬里長征起點”“中央紅色交通線”等紅色文化品牌,通過做實紅色遺存保護、做深紅色宣傳教育、做精紅色文藝作品,讓“閩西紅”成為老區閃亮名片。
此外,龍巖還因地制宜打造“紅色+教育培訓”“紅色+鄉村振興”“紅色+休閑觀光”等升級版品牌項目,推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古田紅色游”文旅品牌精品線路備受青睞。近五年,全市紅色旅游共接待游客近5000萬人次。